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

蚜獅-草蛉的幼蟲




前二天到高雄柴山,看到葉子上有一團棉絮,還會移動,這是什麽? 仔細一看,原來是蚜獅。
在昆蟲世界裡懂得偽裝避敵術的不少,其中以蚜獅背上的偽裝物堪稱一流的。
這隻蚜獅吃了好多介殼蟲,再把牠的戰利品--獵食後的軀殼吐絲黏附在背上,牠們的體背兩側有許多突瘤與刺狀毛束可以穩固背上的偽裝物,隱身其下很難發現牠的蹤影。別小看牠們背上的「房子」簡陋,一隻蚜獅要造屋不容易,背著沉重的「房子」覓食更是一種負擔,為了看牠的真面目,把牠房子拆掉,但那些刺毛束實在黏得很牢,拆了下半身實在不忍心,就放了牠--有毛束的就牠。
草蛉的幼蟲因為吃蚜蟲,加上頭部的大顎看起來很凶猛,所以有「蚜獅」的名號。牠具一對鉗狀彎管的口器,捕食前會先注入毒素麻痺小昆蟲,再用吸收顎將獵物體液吸乾。蚜獅身上還有臭腺能分泌臭液嚇退天敵,但成蟲沒有臭腺。牠以蚜蟲、粉蝨、木蝨、介殼蟲、蜘蛛等多種小昆蟲及卵為食,捕食能力強,食量大,行動敏捷。成蟲主要以花蜜和花粉為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